奋飞十年新空港(上篇)
来源:河南日报
时间:2023-03-08 09:57
浏览:276
这里是河南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,口岸体系位居内陆之首,通关效率全国领先,外贸进出口全省占比55%。
这里是中部大省联结世界的枢纽,全货机航线48条,通达欧、美、亚三大经济区28个国家和地区,跻身全球货运机场40强。
这里是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核心增长级,高端产业快速集链成群,电子信息产业全省占比近八成,产业配套辐射带动多个省辖市……
2013年3月7日,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国务院批复,河南向着蔚蓝色的希望起航,迈入“云中漫步”的航空时代。
10年奋飞,春华秋实。
2017年6月14日,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卢森堡首相贝泰尔时明确表示,支持建设郑州-卢森堡“空中丝绸之路”,为河南扩大开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。
2022年2月6日,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卢森堡大公亨利时再次强调,“做大做强中卢货运航线‘空中丝路’”。
2022年11月16日,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卢森堡大公亨利就中卢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,习近平指出,建交50年来,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成果丰硕,郑州-卢森堡“空中丝路”搭建了中欧互联互通的空中桥梁。
2022年4月,省委、省政府以前瞻的战略眼光,对郑州航空港管理体制进行了系统性重塑性改革,郑州航空港进入高速发展阶段。
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,贯彻落实省委、省政府对郑州航空港的新定位、新目标、新要求,郑州航空港锚定国务院批复战略定位,按照“建设大枢纽、发展大物流、培育大产业、塑造大都市”发展路径,“一张蓝图”绘到底,10年之后的郑州航空港已成为河南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。2012年到2022年10年间,地区生产总值从206亿元增长至1208亿元,年均增长14.1%;工业总产值从1252亿元增长至5358.4亿元,年均增长17.2%;外贸进出口从1759亿元增长至4707.8亿元,年均增长11.1%。
从“一张蓝图”到“现实样板”,从一个“港”到一座“城”……郑州航空港,这片承载着内陆大省光荣与梦想的热土,创造出一个又一个“河南速度”,演绎出一次又一次华美蝶变,在高质量发展的孜孜追求中,向全省人民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。
大枢纽:“空中丝路”联通全球
“7L072要起飞了,往东看!”2月21日中午12时许,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第二跑道一旁的“小山坡”上,3名手持“长枪短炮”摄影器材的航空发烧友兴奋地喊着。
其中一位年轻人还不忘叮嘱同伴:“7L是‘丝绸之路西部航空’的全货机,别的地方看不到,抓紧拍哈。”
咔嚓、咔嚓、咔嚓……伴随着相机快门声,这架“波音747”全货机直冲云霄。10多个小时后,它将飞抵大洋彼岸的卢森堡。这条横跨亚欧大陆的航线,自2017年6月14日起就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:郑卢“空中丝绸之路”。
2000多年前的西汉,古丝路上悠扬的驼铃声从洛阳响起。2000多年后,飞机引擎的轰鸣声又以郑州为起点,打开了一条全新的“空中丝路”。
2015年12月,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二期工程投入运营,成为中部地区首个拥有双航站楼、双跑道的机场;2022年6月,郑州机场东南6公里,以“郑州航空港”命名的高铁站正式启用,航空+高铁“双枢纽”一体联动大枢纽格局拉开帷幕;2022年8月,郑州机场北货运区建成投用,首开“保税+空港”货站模式,实现保税和空港货站功能融合,将郑州机场年货邮保障能力提升至110万吨以上;以“网络通达性、通关便利性、保障高效性、设施完善性”为核心竞争优势,郑州航空港货物集疏范围已覆盖我国90多个大中城市,开放功能不断放大,承载能力持续增强,在全球物流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……
走进今天的郑州新郑国际机场,20多个国家的全货机与中国邮政、国航、南航等国内航司全货机比翼齐飞,每天穿梭于郑州至卢森堡、洛杉矶、东京、首尔、莫斯科、吉隆坡等国际机场之间,将各类物资周转于中国和世界各地,彰显出国际贸易的旺盛活力,“空中驼铃”响彻蓝天,将内陆大省河南与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。
如今的郑州航空港,郑机、郑开、郑焦城际铁路等已全部引入机场和高铁郑州航空港站,地铁城郊线投入运营,机场至许昌市域铁路(17号线)运营在即,全区“三纵两横”(三纵即机场高速、京港澳高速、安罗高速,两横即郑民高速、商登高速)高速路网基本建成,一个连通境内外、辐射东中西,集航空、高铁、城铁、地铁、高速公路于一体的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枢纽正在这里强势隆起。
展望未来,随着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升级为4F级机场,机场北货运区、高铁郑州航空港站建成投用,国际陆港航空港片区、郑州港先后落地建设,郑州航空港将正式迈入“空、陆、铁、水”四港联动发展新时代。
大物流:开放门户地位凸显
坐拥立体综合交通枢纽优势,如何化优势为胜势,发展大物流、做强大产业?这是时代向郑州航空港提出的重大课题。“以货带客,货运优先”——在郑州航空港设立之初,省委、省政府就基于河南发展现状作出了精准判断和战略决策。
在这一战略驱动下,经过10年发展,郑州航空港不断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和通关便利化水平,构建大口岸体系,增强物流集疏能力,内陆开放门户地位不断凸显。
开放平台能级大幅提升,集聚辐射能力显著增强。郑州新郑综保区进出口值10年实现2.6倍增长,自封关运行以来保持“十连增”,始终居于全国综保区前两位,被海关总署誉为“小区带动大省”的标兵和典范。
口岸体系位居内陆之首,内陆开放门户地位凸显。已形成包括国家一类航空口岸、综保区,以及进境水果、进境冰鲜水产品、进境食用水生动物、进境肉类、进境动物、国际邮件枢纽、进口药品7个功能性口岸(含海关指定监管场地)在内的“1+1+7”口岸体系,不仅是内陆地区口岸数量最多、种类最全的口岸体系,也是功能全国领先的口岸体系。
改革创新成果显著,通关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。航空口岸全面实施24小时客货运通关保障和货物出口“提前申报”通关模式,通关效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。中国(河南)国际贸易“单一窗口”已具备应用功能100余项,平台注册企业达1.5万余家,服务上下游企业3万余家,申报量覆盖率居中部第一。郑州航空港获批经营性租赁外币结付租金试点,郑州机场获批全国首个航空电子货运试点,先后推出“零延时”通关、B2B出口试点、优化进口商品退货流程等一系列便利化通关举措,进出口通关时间分别压缩至12.4小时、0.05小时,是全国平均时效的5倍和49倍;机场航空口岸空运进口时间压缩至14.98小时,位居全国第一。
业内人士在评价郑州航空港10年发展成果时指出,在时效需求牵引、数字全面赋能的时代背景下,全球物流在时空布局、产业结构上都将发生根本性变化,由此催生出新型全球物流枢纽。“从区位优势、联运优势、政策优势、货源优势等方面来看,将郑州航空港建设成为新型全球物流枢纽基地大有希望。”